大家好,今天来为大家解答哭悲电影背景故事简介英文这个问题的一些问题点,包括哭悲电影背景故事简介英文翻译也一样很多人还不知道,因此呢,今天就来为大家分析分析,现在让我们一块儿来看看吧!如果解决了您的问题,还望您关注下本站哦,谢谢~
本文目录
[One]、如何评论韩国电影《思悼》
2015年9月上映的韩国影片「思悼」作为唯一一部历史剧冲进了韩国年度票房前五,豆瓣评分比一度炒的火热的同题材电影「暗杀」还要高出0.3分,成为了韩国参选15年最佳外语片角逐的“申奥片”。虽最终未获得带“奥斯卡”的相关奖项,却在韩国拿奖拿到手软,大到影片导演主演,小到配乐摄影女配,获得多个获奖和提名。
影片取材于“壬午祸变”的真实历史事件,讲述了朝鲜国王英祖将亲生儿子世子活活饿死在米柜中的悲伤故事,不过导演将重心放在了三代人的父子关系和心理探究上。所以即便对朝鲜历史一无所知的人,看完也照样能以泪洗面,反正毒毒是哭到真心不敢再看第二遍了,但影片的精妙之处却照样能让毒毒过目不忘。
李俊益的导演路其实走的很辛酸,早年作品中过多的模仿痕迹使其一度徘徊在二流开外。直到05年问世的「王的男人」才改变了这一尴尬地位,13年的作品「素媛」是个升华,在深度上超出了普通治愈片的水平,此后李俊益在挖掘人性方面逐渐驾轻就熟。本部「思悼」不光选题新颖,演员选的也是巧妙。
宋叔的演技无须赘述,在「观相」出演嬉笑无赖的江湖相士很接地气,没想到在本片里摇身一变成了皇帝。刘亚仁可以算是韩国85后小生里最有灵气的演员了,很多网友对他的评价都是“新晋影帝”,与宋康昊的几场对戏丝毫不落下风。很久没露面的苏志燮也来客串了,据说还是无片酬演绎,赞一个。
李俊益这次将镜头投向朝鲜王室,以朝鲜王朝历史上的真实事件改编。对于“壬午祸变”的发生,其实韩国学界大致有两种观点:一种认为是当时朝鲜激烈的党争造成的,另一种则认为是英祖、世子父子之间性格矛盾导致的。毒毒短暂的了解了一些当时的历史背景,私以为世子后来患有躁郁症、抑郁症、加虐症,还喜欢躺在棺材里睡觉的乖戾行为其实只是壬午祸变发生的催化剂。
朝鲜王朝后期的政治史常常被称为“四色党争”,即老论、少论、南人、北人。到了英祖时期,北人早已被逐出中央而南人也已气息奄奄,党争主要发生在老论和少论之间,自身内部的斗争也非常激烈。
1724年,英祖以王世弟的身份继承了其同父异母的哥哥景宗的王位,但这一继位有老论“择君”的嫌疑。于是登上王位的英祖通过平衡牵制各党派来强化王权,但私下的斗争却变得更加激烈。在英祖第二子思悼世子出生之前,英祖年仅九岁的孝章世子被毒死,于是老论提出过继宗亲的儿子立为世子,而少论则认为尚可期待新的世子的诞生。
思悼世子的出生并不是老论主流所乐见的事情,而世子“执政”后亲少论的行为不光招致英祖的反感,也破坏了“荡平”的政治局面。加上罗州挂书事件后少论遭到巨大打击,也让世子的地位发生了动摇,最终发生了影片讲述的这一惨剧。
韩国电影擅长打乱时间线索来讲故事,尤其喜欢在过去与未来之间交叉叙事,以此营造一种古今差异的对比效果,「思悼」在叙事手法上也延续了这一传统。
开篇就是世子弑父场景,从父子冲突延伸到最初的父慈子孝阶段,再一步步展开父子冲突,中间又穿插着世子已被关入米柜的现实场景。在思悼世子去世后,回忆和现实的切换就此打住。画面一转就是十几年后,最后十几分钟镜头都聚焦在了已经登上王位的世孙,通过世孙的视角去悼念自己的亡父。
老年得子的英祖将还是婴儿的李愃册为世子,后来以假退位为借口将李愃推到政治斗争的风口浪尖。而代理听政的英祖只要意见不合便严声苛责,还主观的否认了李愃的一切雄心壮志。不但因衣着到喜好上苛责辱骂,还因后宫纷争逞口舌之快刁难死大妃后却指责李愃并让他罚跪长桥。
李俊益的导演路其实走的很辛酸,早年作品中过多的模仿痕迹使其一度徘徊在二流开外。直到05年问世的「王的男人」才改变了这一尴尬地位,13年的作品「素媛」是个升华,在深度上超出了普通治愈片的水平,此后李俊益在挖掘人性方面逐渐驾轻就熟。本部「思悼」不光选题新颖,演员选的也是巧妙。
宋叔的演技无须赘述,在「观相」出演嬉笑无赖的江湖相士很接地气,没想到在本片里摇身一变成了皇帝。刘亚仁可以算是韩国85后小生里最有灵气的演员了,很多网友对他的评价都是“新晋影帝”,与宋康昊的几场对戏丝毫不落下风。很久没露面的苏志燮也来客串了,据说还是无片酬演绎,赞一个。
李俊益这次将镜头投向朝鲜王室,以朝鲜王朝历史上的真实事件改编。对于“壬午祸变”的发生,其实韩国学界大致有两种观点:一种认为是当时朝鲜激烈的党争造成的,另一种则认为是英祖、世子父子之间性格矛盾导致的。毒毒短暂的了解了一些当时的历史背景,私以为世子后来患有躁郁症、抑郁症、加虐症,还喜欢躺在棺材里睡觉的乖戾行为其实只是壬午祸变发生的催化剂。
朝鲜王朝后期的政治史常常被称为“四色党争”,即老论、少论、南人、北人。到了英祖时期,北人早已被逐出中央而南人也已气息奄奄,党争主要发生在老论和少论之间,自身内部的斗争也非常激烈。
1724年,英祖以王世弟的身份继承了其同父异母的哥哥景宗的王位,但这一继位有老论“择君”的嫌疑。于是登上王位的英祖通过平衡牵制各党派来强化王权,但私下的斗争却变得更加激烈。在英祖第二子思悼世子出生之前,英祖年仅九岁的孝章世子被毒死,于是老论提出过继宗亲的儿子立为世子,而少论则认为尚可期待新的世子的诞生。
思悼世子的出生并不是老论主流所乐见的事情,而世子“执政”后亲少论的行为不光招致英祖的反感,也破坏了“荡平”的政治局面。加上罗州挂书事件后少论遭到巨大打击,也让世子的地位发生了动摇,最终发生了影片讲述的这一惨剧。
韩国电影擅长打乱时间线索来讲故事,尤其喜欢在过去与未来之间交叉叙事,以此营造一种古今差异的对比效果,「思悼」在叙事手法上也延续了这一传统。
开篇就是世子弑父场景,从父子冲突延伸到最初的父慈子孝阶段,再一步步展开父子冲突,中间又穿插着世子已被关入米柜的现实场景。在思悼世子去世后,回忆和现实的切换就此打住。画面一转就是十几年后,最后十几分钟镜头都聚焦在了已经登上王位的世孙,通过世孙的视角去悼念自己的亡父。
老年得子的英祖将还是婴儿的李愃册为世子,后来以假退位为借口将李愃推到政治斗争的风口浪尖。而代理听政的英祖只要意见不合便严声苛责,还主观的否认了李愃的一切雄心壮志。不但因衣着到喜好上苛责辱骂,还因后宫纷争逞口舌之快刁难死大妃后却指责李愃并让他罚跪长桥。
而反观世子李愃,其实一直都在渴望亲情。会因不能与母亲同住而沮丧,会对保全世孙的妻子说“你真是一个冷漠的女人”,也会为刚出生的儿子画画做折扇,还违抗礼法为母亲举办中殿礼数的寿辰,甚至在大妃服丧期已过也一直穿着丧服以表达自己的恩情。
因此本就对君王家父子为仇敌深感不解的李愃,对英祖一次又一次的行为而感到心灰意冷,一句“你的存在就是谋反”真正击碎了世子那希望得到父爱关怀的心。
巧的是世孙的到来让英祖觉得有了新的期待,但直接让世孙继承自己的王位不符合王室规定。于是英祖召集门臣预谋废除世子,一步步将自己最后一个儿子逼上了死路。
全剧的高潮应该是父亲和儿子之间最后的对话:
世子:怎会是我的错,父亲您作为王族家长被臣下抓住把柄。我也曾为理解父亲努力过,但你强硬的方式令我窒息,难以接受。
英祖:我若不是人君,你若不是王的儿子,又怎会到如此地步。这就是我们的命运。
帝王家的亲情一向沉重,中国历史上年迈的皇帝与年轻的太子之间的权力争夺也不是一件罕见的事。与胤礽差不多同时期的朝鲜思悼世子与其命运相似,但结局更为悲惨。
世子在英祖王三番五次的“找茬”里咽不下一口气,也**气不找父亲沟通。在他心里:自己做什么都是错的。而早早把世子一生规划好的英祖容不得世子犯错而让他碰壁。在他心里:自己做什么都是对的,是儿子不争气。
于是英祖不知道,世子并不想要王位,而是想要一个能懂他的父亲。世子也不知道,英祖近似恶意的严厉背后隐藏着王室“成王败寇”的道理。于是这对生在帝王家且没法像平民一样相处的父子,最终因性格不合以及朝廷两方势力相争而导致了悲剧。
导演主演,小到配乐摄影女配,获得多个获奖和提名。
影片取材于“壬午祸变”的真实历史事件,讲述了朝鲜国王英祖将亲生儿子世子活活饿死在米柜中的悲伤故事,不过导演将重心放在了三代人的父子关系和心理探究上。所以即便对朝鲜历史一无所知的人,看完也照样能以泪洗面,反正毒毒是哭到真心不敢再看第二遍了,但影片的精妙之处却照样能让毒毒过目不忘。
李俊益的导演路其实走的很辛酸,早年作品中过多的模仿痕迹使其一度徘徊在二流开外。直到05年问世的「王的男人」才改变了这一尴尬地位,13年的作品「素媛」是个升华,在深度上超出了普通治愈片的水平,此后李俊益在挖掘人性方面逐渐驾轻就熟。本部「思悼」不光选题新颖,演员选的也是巧妙。
宋叔的演技无须赘述,在「观相」出演嬉笑无赖的江湖相士很接地气,没想到在本片里摇身一变成了皇帝。刘亚仁可以算是韩国85后小生里最有灵气的演员了,很多网友对他的评价都是“新晋影帝”,与宋康昊的几场对戏丝毫不落下风。很久没露面的苏志燮也来客串了,据说还是无片酬演绎,赞一个。
李俊益这次将镜头投向朝鲜王室,以朝鲜王朝历史上的真实事件改编。对于“壬午祸变”的发生,其实韩国学界大致有两种观点:一种认为是当时朝鲜激烈的党争造成的,另一种则认为是英祖、世子父子之间性格矛盾导致的。毒毒短暂的了解了一些当时的历史背景,私以为世子后来患有躁郁症、抑郁症、加虐症,还喜欢躺在棺材里睡觉的乖戾行为其实只是壬午祸变发生的催化剂。
朝鲜王朝后期的政治史常常被称为“四色党争”,即老论、少论、南人、北人。到了英祖时期,北人早已被逐出中央而南人也已气息奄奄,党争主要发生在老论和少论之间,自身内部的斗争也非常激烈。
1724年,英祖以王世弟的身份继承了其同父异母的哥哥景宗的王位,但这一继位有老论“择君”的嫌疑。于是登上王位的英祖通过平衡牵制各党派来强化王权,但私下的斗争却变得更加激烈。在英祖第二子思悼世子出生之前,英祖年仅九岁的孝章世子被毒死,于是老论提出过继宗亲的儿子立为世子,而少论则认为尚可期待新的世子的诞生。
思悼世子的出生并不是老论主流所乐见的事情,而世子“执政”后亲少论的行为不光招致英祖的反感,也破坏了“荡平”的政治局面。加上罗州挂书事件后少论遭到巨大打击,也让世子的地位发生了动摇,最终发生了影片讲述的这一惨剧。
韩国电影擅长打乱时间线索来讲故事,尤其喜欢在过去与未来之间交叉叙事,以此营造一种古今差异的对比效果,「思悼」在叙事手法上也延续了这一传统。
开篇就是世子弑父场景,从父子冲突延伸到最初的父慈子孝阶段,再一步步展开父子冲突,中间又穿插着世子已被关入米柜的现实场景。在思悼世子去世后,回忆和现实的切换就此打住。画面一转就是十几年后,最后十几分钟镜头都聚焦在了已经登上王位的世孙,通过世孙的视角去悼念自己的亡父。
老年得子的英祖将还是婴儿的李愃册为世子,后来以假退位为借口将李愃推到政治斗争的风口浪尖。而代理听政的英祖只要意见不合便严声苛责,还主观的否认了李愃的一切雄心壮志。不但因衣着到喜好上苛责辱骂,还因后宫纷争逞口舌之快刁难死大妃后却指责李愃并让他罚跪长桥。
而反观世子李愃,其实一直都在渴望亲情。会因不能与母亲同住而沮丧,会对保全世孙的妻子说“你真是一个冷漠的女人”,也会为刚出生的儿子画画做折扇,还违抗礼法为母亲举办中殿礼数的寿辰,甚至在大妃服丧期已过也一直穿着丧服以表达自己的恩情。
因此本就对君王家父子为仇敌深感不解的李愃,对英祖一次又一次的行为而感到心灰意冷,一句“你的存在就是谋反”真正击碎了世子那希望得到父爱关怀的心。
巧的是世孙的到来让英祖觉得有了新的期待,但直接让世孙继承自己的王位不符合王室规定。于是英祖召集门臣预谋废除世子,一步步将自己最后一个儿子逼上了死路。
全剧的高潮应该是父亲和儿子之间最后的对话:
世子:怎会是我的错,父亲您作为王族家长被臣下抓住把柄。我也曾为理解父亲努力过,但你强硬的方式令我窒息,难以接受。
英祖:我若不是人君,你若不是王的儿子,又怎会到如此地步。这就是我们的命运。
帝王家的亲情一向沉重,中国历史上年迈的皇帝与年轻的太子之间的权力争夺也不是一件罕见的事。与胤礽差不多同时期的朝鲜思悼世子与其命运相似,但结局更为悲惨。
世子在英祖王三番五次的“找茬”里咽不下一口气,也**气不找父亲沟通。在他心里:自己做什么都是错的。而早早把世子一生规划好的英祖容不得世子犯错而让他碰壁。在他心里:自己做什么都是对的,是儿子不争气。
于是英祖不知道,世子并不想要王位,而是想要一个能懂他的父亲。世子也不知道,英祖近似恶意的严厉背后隐藏着王室“成王败寇”的道理。于是这对生在帝王家且没法像平民一样相处的父子,最终因性格不合以及朝廷两方势力相争而导致了悲剧。
在古代,大家羡慕皇子,因为有一个当皇帝的爸爸;在现代,大家羡慕王思聪,因为有一个把挣一个亿当小目标的爸爸。「思悼」这部历史剧用一个悲伤的故事反问我们:当父子关系不再那么纯粹时,你还会羡慕吗?
[Two]、对于电影《悲伤逆流成河》应该如何进行评价
《悲伤逆流成河》不如《少年的你》!
最近《少年的你》上映11天已经破11亿票房,在文艺片里属于少有的爆款。而同样是反应校园霸凌问题,这让人想起当年的《悲伤逆流成河》,当时号称中国第一部反映校园霸凌问题的电影。然而《悲伤逆流成河》虽然具有开创性,但是豆瓣只有5.9分,而《少年的你》豆瓣高达8.4分,两者的差距之大,不同一般。
那为什么说《悲伤逆流成河》不如《少年的你》呢?我们一起去对比看看两者到底有什么样的差异性。
《悲伤逆流成河》是郭敬明的小说改编,很多人会以为它是郭敬明导演的作品,其实不是,它的导演是落落,郭敬明只参与了编剧。
而落落曾经表示,很欣赏韩国电影《素媛案》,希望也能把社会的真实搬上大荧幕,引起观众对青少年暴力的真正重视,然而她做到了吗?
似乎并没有,因为她选错了题材。《悲伤逆流成河》如果不改编估计根本过不了审,在原著的设定里女主角易遥早恋、堕胎,顾森湘原设定是被侮辱了,而易遥的母亲原设定是娼妓。所以这个故事的整体没办法脱离郭敬明的疼痛系列里的狗血剧情。即使进行了大刀阔斧的修改,依然没办法完全去除糟粕,至少人物逻辑你改不了。
所以这个故事从选材的背景来看,就落了下乘。
这个故事的蓝本,是监制许月珍给导演曾国祥的。许月珍曾经表示拍摄这部电影的初衷,就是被小北所感动,想表现小北的那种“为了别人”的可贵精神,也想让社会看一下这个世界对于它所创造出来的伤害的漠视。
整个故事的内核是小北本身是一个可以说毫无希望的孩子,13岁辍学,被父母遗弃,对于他来说就是活着。但是陈念不一样,虽然她的家庭也很多问题,但是陈念成绩很好,她有改变自己的命运的机会。小北在她的身上看到了希望之光,小北帮陈念,就是为了成全她。这其实并不完全是情愫,它高于爱情,属于一种大爱。
所以在《少年的你》的拍摄里,没有早恋、堕胎这样的恶俗情节,非常纯粹的就是描写校园霸凌和小北、陈念间的相互扶持,是一种大爱,所以它感人,所以它成了上乘之作。
电影开始,又见青梅竹马的情愫设定
这个柔柔弱弱的女子就是主角易遥。
这位就是易遥的妈妈,在电影里的职业是按摩师,但是也暗示了不是很正经的按摩师,对于这点进行了模糊处理,让观众去猜。
易遥的妈妈确实没什么钱,所以当女儿问她要校服钱的时候,她以女儿的校服还可以再穿拒绝了。显然她没有考虑到女儿可能会因此被人看不起,而实际上在这个小弄堂里,易遥也被大家叫成赔钱货。其实这个设定很有问题,把主角周围所有的人都黑化了,似乎没有一个明事理的人。
这个男孩子叫齐铭,是易遥青梅足马从小长大的朋友们。齐铭喜欢易遥,只要眼睛没瞎,一看就知道。但是似乎大家都瞎了,齐铭的妈妈还看不起易遥一家,前头叮嘱少跟易遥接触,后头两人就结伴骑车上学去。
郭敬明的这种青春小说的核心驱动,一直都是“情愫”二字,这也是为什么对于他的作品不乏反感的人,他到底是在揭示青春疼痛,还是贩卖早恋情愫呢?如果是后者,显然会对孩子产生一种价值观的错误引导。
易遥意外得了性病,让她懊恼不已
所有人都穿着新校服进校门,只有易遥一个人例外。而易遥在早上的时候就发现自己的下体疼痛,在网上一查,她发现自己可能感染了性病。这对于她来说是晴天霹雳,也是整部电影的关键矛盾。故事也就从这里开始了。
最终易遥在医生那里确诊,自己确实得了性病,而且是被人传染的。因为自卑和难于启齿,易遥没有跟任何人说过这个事儿。为了治病,她问她妈要钱,但是母亲以为她是想买校服而拒绝了。
在这里有几段比较复杂的情愫关系:易遥喜欢齐铭,但是得了性病以后很自卑,刻意和齐铭保持距离;齐铭也喜欢易遥,但是他就是个中央空调对谁都不错;顾森湘和顾森西是双胞胎姐弟,姐姐喜欢齐铭,弟弟喜欢易遥;还有一位全剧大反派转校生唐小米喜欢齐铭。
是否有点复杂?不重要,重点是唐小米因为齐铭对易遥很好,觉得很不爽,这个是重点。另外唐小米转来之前,在原来的学校里是被霸凌的对象,所以在新学校里,她摇身一变成为霸凌者,有点报复社会的意思。反正这个设定其实也是不合理的,一般被霸凌者都有明显的弱势特征,一般不会变成霸凌者。
唐小米好不容易约了齐铭去唱卡拉OK,结果当天晚上易遥因为焦虑过度,导致高血压晕倒。齐铭发现了她,并且把她送到了医院。齐铭也是个没脑的,随便泄露别人隐私,没去唱歌,就直接说因为易遥晕倒了,然后这笔帐又算到了易遥头上。唐小米就这样对易遥恨之入骨。
其实故事发展到这里,你就能知道这部电影和《少年的你》的最大区别,这部电影里用了很大的篇幅其实都是在描写青少年早恋,几个小年轻之间的感情纠葛,差生在谈恋爱,优等生也在谈恋爱,霸凌的起因也是谈恋爱。
相反在《少年的你》里,从来没有这样的戏份,很干净,一开始就进入主题,一开始就有一位同学跳楼自杀成为故事的开端,极具冲击力。
秘密被发现,易遥开始成为谣言风暴的中心
齐铭并不知道易遥为什么要钱,但是也傻傻的把父亲的钱偷了出来给易遥。这种行为严重地刺激了易遥的自尊心,她根本不可接受,她怒斥了齐铭,两人的间隙越来越大。
没有钱治病的易遥,没有办法只能去小诊所里拿药治病,而这一幕被尾随而来的唐小米拍了下来。本来就对易遥怀恨在心的唐小米,把这一切公诸于世,易遥得了性病这件事不翼而飞,很快几乎所有人都知道了这个传言。
似乎在这所学校里,没有几个孩子是能明事理的,没有人去问易遥发生什么,这么大个事儿老师也不管不问。所有人只会在背后说闲话,甚至有人在她背后贴纸,套头殴打,拔衣服等等。
在《少年的你》里霸凌者其实是很少数,而且只敢偷偷地在放学的路上去做,这才是真实的。然而在《悲伤逆流成河》里,世界上就没有好人,大家也没有基本的道德规范,集体实施霸凌,这个真的是有点夸张了。观众看到这里会有一种荒谬的想法,要不把其他的孩子都毙了吧,这么坏。
就在易遥最难受的时候,男一和男二给出了两种不同的态度
顾森西,看到易遥差点溺水,以为她要自杀,其实易遥只是书包被同学扔水里了,自己去捞。顾森西一点都不在意易遥的传闻,还举了小孩子遗传艾滋病的例子,这让易遥对顾森西刮目相看。而顾森西也告诉易遥,要大胆反击,霸凌的人其实最喜欢欺负胆小的,反抗才是正道。
所以从这一幕可以看出来,唐小米爆了料,但是霸凌的主体却是全校的学生,这个设定值得商榷。
这一幕是否很熟悉,对的就是《演员请就位》里面,郭敬明他的那个组的一个作品,就是这一段。易遥反击了,却换来齐铭的不理解,齐铭作为班长,站在了他所谓的正义的一方。而且更加讽刺的是下面的这一幕,易遥被学校开大会批评,打架的好学生齐铭什么事都没有。
这一部分,学校也被黑化了,这样搞法,孩子除了死,确实没什么路。但是这个设定太不负责任了,学校不可能不调查清楚的前后因果,就随便包庇好学生,诋毁所谓的坏学生。显得学校很弱智,老师很弱智。
而在《少年的你》里则不然,其实老师也是很重视霸凌问题的,后来以为事件的曝光,班主任老师还被调离了岗位,这样才是真实的情况。
在一次学校旅行中,唐小米把易遥意外落下的背包里的钱偷光,还买了零食。那是易遥仅剩的用来买药的钱,易遥怒火中烧,用治疗性病的药抹在了唐小米的脸上。齐铭就在旁边看到了这一切,他再次选取站在所谓正义的一边,认为易遥有问题。
在河边,齐铭再次质问易遥,两个人正式决裂。因为这件事情惊动了学校,易遥的妈妈知道了。经过问询,妈妈终于知道易遥的病是因为按摩的客人洗澡的时候用了易遥的毛巾,真相大白。妈妈拉着易遥的手,很帅气的去医院看病。
母亲带着易遥去治病,也不再责怪她,让易遥的脸上又恢复了阳光。感受到了母亲对自己的关爱,易遥走路都是带风的。整部剧我觉得最感人的也就这里了,这位母亲无论自己多么卑微,当自己的女儿真的需要自己的时候,她还是站了出来,维护自己的女儿。
《少年的你》里陈念的母亲一角同样非常的卑微,但是她对女儿的关爱却是不间断的,自己再怎么卑微,还是不断地鼓励自己的孩子,让自己的孩子好好读书。这方面倒是没有谁高谁低,剧情设置罢了。
当一切都美好起来的时候,最大的矛盾事件发生,顾森湘死了
唐小米被膏药摸了脸以后变得更佳的愤怒,她用短信的方式,用齐铭的名义想约易遥出来,叫了几个社会上的混混教训易遥。谁知道阴差阳错,这个短信易遥以为是齐铭发给顾森湘的,就转发给顾森湘。
结果顾森湘到了那里,被逼上了楼顶,最终不慎跌落身亡。因为短信是易遥转发的,本来所有人就讨厌易遥,因此不明就里的都在传易遥杀死了顾森湘,因为顾森湘喜欢齐铭。
当然在原著里,顾森湘更惨,被这些社会小混混给侮辱了。不过那样就更狗血了,也过不了审。
事情发生以后,顾森西是悲伤过度不想听易遥解释,齐铭就直接选取了沉默以对,易遥一点办法都没有,世界上再也没有人相信她了。其实警察还在查案,要查出来结果不难。
对于这个核心矛盾的设计,其实也是比较狗血的,总是跳不出那种框框,所以观众看了其实是不信的的,无法感动起来。在这个设计上《少年的你》高了不是一点点,但是电影还没下映,不便透露过多的剧情,但是绝对没有这么狗血。
易遥再次遭受集体霸凌,学校不闻不顾,最终跳河
再次遭受集体霸凌的易遥陷入了无法自拔的伤痛,连齐铭和顾森西都离她而去,这让她感觉到万念俱灰。因此她跑向了河堤,和所有施暴者做最后一次的对峙。
最终易遥痛斥了所有对她进行了霸凌的学生,最终跑向河堤,跳了下去。这个时候那些霸凌者才意识到自己可能造成了无法挽回的恶果,才开始了害怕。
最终唐小米被捕,并且被判刑,而易遥也没有死,最后时刻顾森西还是把她救了起来,全剧终。
《悲伤逆流成河》全剧观后感:还是太像小说,其次无法摆脱学生早恋的狗血,全体黑化
正常人是不会这么说话的,但是在电影里全部是郭敬明的经典台词。就看上面易遥跳河前那一大段台词,就不是一个跳河前的花季少女可以说出来的话。曾经有网友这样评价:“能不能说人话”。
早恋情愫在整部作品里是最重要的驱动内因,善也是它,恶也是它。
因为易遥的一跳,全世界忽然又变回光明了,没有跳之前,无论是学校、老师还是学生,全部都黑化,这个设定太不合理,而且太刻意,不真实。
本来作为中国第一部揭露校园霸凌问题的电影,应该是很好的一种题材,很好的作品。可惜《悲伤逆流成河》到底是拍给谁看的呢?我觉得它似乎是服务于原来的书粉的,也就是小年轻,甚至是学生,而没有真正的服务于社会,内容更多的是早恋情愫,而不是校园霸凌,这不得不让人觉得有挂羊头卖狗肉的嫌疑。相对来说《少年的你》更真实、更客观、更真诚,这就是《悲伤逆流成河》不如的地方。
关于哭悲电影背景故事简介英文,哭悲电影背景故事简介英文翻译的介绍到此结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