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宁影视简介网

双宁影视简介网

心灵的出家电影简介

AI创作 -
心灵的出家电影简介

大家好,感谢邀请,今天来为大家分享一下心灵的出家电影简介的问题,以及和出家的意义的一些困惑,大家要是还不太明白的话,也没有关系,因为下面将为大家分享,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解决大家的问题,下面就开始吧!

本文目录

  1. 出家的意义
  2. 裴度送儿出家典故
  3. 什么样的人适合出家

[One]、出家的意义

出家,最浅显明白的意义,就是舍离俗世,剃除须发被服袈裟,以正信心受持净戒。但这还只是出世俗家,由此而需再踏出的,是出烦恼家、出五蕴家、出三界家,才是真正出家。出家的真正意义就是了脱生死、成就佛道。

[Two]、裴度送儿出家典故

民间故事《白蛇传》里镇江金山寺的法海和尚在历史上实有其人,据史载,法海俗姓裴,是唐宣宗时宰相裴休之子。

他初来金山时,寺庙倾毁,杂草丛生,半山崖有一条白蟒蛇经常出来伤人,百姓不敢上山烧香。法海勇敢地与白蟒斗法,将白蟒赶入江里。他燃指一节,立志修复古刹。在僧徒和周围群众的支持下,法海修庙盖屋重续香火,被称为“开山裴祖”。

而流传民间的《白蛇传》中那个神通广大、干涉青年婚姻的法海和尚只是托名讹传而已,与法海禅师无涉,也算是“身后是非谁管得,满场听说蔡中郎”的另一个版本。

裴休送子出家法海禅师之父裴休,是唐朝一代名相,字公美,唐代河内(河南济源)人。进士出身,官至宰相,虔信佛法,尤好参禅。裴休在禅宗史上,与当时的庞蕴、白乐天、李翱、陆亘大夫等居士齐名,均为著名的大居士。

他与沩山灵祐同门,精通《华严》教旨与禅宗心要。裴休在宰相任上,操守严正,著述颇丰,被宣宗称誉为“真儒者”。裴休在任“宽惠仁厚、屏息贪欲,更不贪恋钱财、不弄权术、不食荤腥”,常散私财用于施舍、兴学、修寺等善行。

武宗灭佛时,裴休以重臣之职,尽抛功名利禄,赤心一片,卫护圣教,使佛教在短短几年内复兴。裴休送子出家的因缘是由于皇子重病,看尽天下名医均不奏效,有高僧点拨:远离红尘,可得性命。

裴休闻知,便决定让自己的儿子代皇子出家,一来解皇上之忧,尽臣子之忠;二来可使自己的孩子解脱红尘之苦;三来也了却自身入佛门修行之愿。对此举动,皇上大为感动,以重礼相待。

裴休亲自送子入住沩山密印寺。住持灵祐闻讯大喜,曰:“宰相之子代皇子出家,功德无量,出家敝寺,为山门大壮颜色。”遂赐号“法海”。

裴休的儿子裴文德年纪轻轻就中了状元,皇帝封他为翰林学士。但裴休不希望儿子少年得志,便利用代皇子出家的机缘送子出家,并作了《警策箴》,劝勉其精勤向道,莫荒废出家修道的大好机缘。

汝及出家须立志,求师学道莫容易。烧香换水要殷勒,佛殿僧堂勤扫拭。莫闲游,莫嬉戏,出入分明说处去。三朝五日不归家,妙法何曾闻一句。敬师兄,训师弟,莫在空门争闲气。上恭下敬要谦和,莫轻他人自逞势。衣食难,非容易,何必千般求细腻。清斋薄粥但寻常,粗布麻衣随分际。荣华止在紫罗袍,有道何须黄金贵。解三空,明四智,要超初果至十地。礼观音,持势至,别人睡时你休睡。三更宿尽五更初,好向释迦金殿内。点明灯,换净水,礼拜如来求智慧。报答爹娘养育恩,天龙八部生欢喜。细读这首《警策箴》,我们仿佛可以看到一个年迈的父亲在孩子出家前略显絮叨的叮嘱:在寺院中要勤快,烧香换水、扫洒殿堂、修学诵经,不要偷懒。举止要从容文雅,不要顽皮嬉戏。出门办事,应当向寺院执事说明去处。与人相处,要尊老爱幼,谦恭礼让,不要因为自己出身显贵而自大逞强。其中,“莫在空门争闲气”一句说得真是既亲切又智慧。考虑到儿子过惯了好日子,一入佛门肯定会有所不适应。

裴休告诫儿子在佛门中过的是粗茶淡饭、粗布麻衣日子,应该随缘随分,不可贪求衣食的享受,要看破“紫罗袍”与“黄金贵”这些世间荣华的虚浮,应该真正用心修道,精勤用功,礼拜如来,求得智慧,以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若能如此,则天龙八部都会欢喜赞叹。

〖Two〗、裴休的佛法修学境界裴休的佛法修学境界,草堂寺的宗密法师是这样评价的:“吾与裴公交佛道久,已知其入佛门、到佛境;及览《劝发菩提心文》,知其为佛使、行佛事……今裴公所得、所行、所演、所劝……所谓洞了自心、德等于佛,非心外求也。洞了形识、空如幻化、非自计我……”虽然如此,但作为有情众生,在送子出家这件事上,裴休仍与世间任何一个父母一样,内心充满了不舍之情。在作为佛弟子的裴休看来,出家是一件很荣幸的事。但作为一个父亲,当他真正送子出家时,面对父子亲情,裴休的心情仍然是复杂的。他一方面希望儿子能够虔心修道,求出轮回,广度众生,报答父母之恩;另一方面,作为一个父亲,将儿子送入佛门,仍然难以割舍这份亲情。在另外一首诗中,就反映了他这两种心情。

含悲送子入空门,朝夕应当种善根。身眼莫随财色染,道心须向岁寒存。看经念佛依师教,苦志明心报四恩。他日忽然成大器,人间天上犹称尊。

“含悲”二字在此处显得非常真实,真所谓“难舍能舍,难忍能忍,难行能行”。在这首诗中,裴休仍是苦口婆心地劝诫儿子要常怀善念,种下善根,切忌身在佛门,心随世间之财色名利,辜负了自己出家修道之本意。在修道方面,应当有坚韧不拔的精神、坚贞不屈的品行。勉励儿子立大志、成大器,修行证果,报答国土恩、父母恩、师长恩、众生恩。裴文德毕竟是宰相之子,状元之身,出家之初,面对寺院的苦行生活,不免发发牢骚。有一天,估计是挑水累了,就随口吟诗:“翰林挑水汗淋腰,和尚吃了怎能消?”寺院住持和尚灵祐禅师听了,微笑着随口说道:“老僧一炷香,能消万担粮。”

裴文德听后,深以为愧,从此收摄身心,苦劳作役。裴休还有一首诗是谈到送子出家的事情:江南江北鹧鸪啼,送子忙忙出虎溪。行到水穷山尽处,自然得个转身时。在江南江北鹧鸪啼鸣的时节,裴休陪同儿子到江西庐山东林寺参访,诗中是以“虎溪”代指庐山东林寺。后两句“行到水穷山尽处,自然得个转身时”,颇具禅机,于山穷水尽的绝境之时,自然会得个峰回路转的消息。与其说这是在鼓励儿子在修道的路上坚持不懈,不如说这是裴休在参禅悟道中的心得体会,所谓“行至水穷处,坐看云起时”。

裴文德堪称大器,没有辜负父亲的一片苦心。他在离开庐山之后,又来到江苏镇江市俘山的泽心寺修禅。当时建于东晋时期的泽心寺濒临倾毁,破烂不堪。法海发誓要修复寺庙,为表决心,他燃指一节,身居山洞,开山种田,筹资修庙,并精研佛理。一次,法海在修寺挖土时意外挖到一批黄金,他不为金钱所动,将其上交镇江太守李琦。李琦将此事上奏皇上,唐宣宗深为感动,敕令将黄金发给法海修复庙宇,并敕名金山寺。从此泽心寺改名金山寺,裴休的儿子法海禅师也成了金山寺的一代祖师。

[Three]、什么样的人适合出家

〖One〗、什么人适合出家?法律有规定吗?没有!既然没有,那就想出家的都可以出家!对吗?也不全对!因为得看寺院收不收你!收你的才适合出家,否则,往哪里“出”啊?

〖Two〗、那么寺院什么人不收?据我所知,以及别人所说,有以下几类人寺院不收为“出家人”——

〖Three〗、[One]、残疾人。出家的目的是为了修行,修行之人讲究六根清净,即“眼要明”,“心要静”,无牵无挂者才算是真正的受教。残疾人因为身体的某些缺陷,没有办法完全感知这个世界,这对于修行来说是一大障碍。另外,寺院佛门中人对于日常所需,都是靠自给自足的。残疾人很难做到。

〖Four〗、[Two]、双亲不同意的人。如今,社会变得越来越复杂,人心也越来越难以揣测。很多人厌烦了人情世故,看腻了红尘往事,对这个浮躁的社会不抱任何期望,最后选取了出家,这实际上是一种逃避行为,佛门中并不提倡这种人修行。

〖Five〗、[Three]、阴阳两姓的人。对于半男半女的变性人,佛门认为是异类,因此也不允许出家。

〖Six〗、[Four]、7岁以下的孩童。因为,对于出家人清心寡欲、自耕自种的生活很难适应,所以7岁以下的孩童,不许跨入佛门当“出家人”。

〖Seven〗、所以说,除了上面所述的十类人外,都在适合出家的范围。就看你“出”还是“不出”了。

心灵的出家电影简介的介绍就聊到这里吧,感谢你花时间阅读本站内容,更多关于出家的意义、心灵的出家电影简介的信息别忘了在本站进行查找哦。

标签:# 出家# 法海# 佛门# 金山寺# 儿子